△授堂遗书(清武亿)
夜阅《授堂遗书》,偃师武亿虚谷所著,其子穆淳所编,道光癸卯其孙耒重刻者也。凡《读经考异》十二卷,《君经义证》八卷,《三礼义证》十二卷,《金石三跋》十卷,《金行续跋》十四卷,《授堂文钞》十卷,《授堂诗钞》八卷;又《读书山房文钞》二卷,乃其子穆淳所作耒所辑入者,附录题词传志事实行述等,共为一册。虚谷经术风节,世所共知,其《读经考异》,已刻《入学海堂经解》中,《君书义证》、《金石跋》亦久已版行,予皆有其书。此重刻本颇多误字,据钱氏仪吉序及耒跋言,惟《三礼义证》、《授堂诗钞》初皆未刻,聊城杨至堂河帅为开归巡道时助金付梓;杨跋则言文集亦其所刻也。虚谷一字小石,号授堂,晚号半石老人,乾隆庚子进上,出吾乡王方川先生(增)之房。文集中有上王西霞先生两书,又与王贻伯书,乃西霞之子也。诗集中有闻西霞先生出宰遂平诗。虚谷成进士后,归班候选,丁未以后,馆西霞清化署中,授西霞族弟裕┉及次子思锡经,因成《读经考异》,西霞为之作序。其书刻于乾隆己酉为最早,故阮文达得收入《经解》也。(方川先生乾隆辛卯进士第二人,相传以习国书散馆改知县。今考乾隆庚子辛丑先生为会试同考官,则非散馆可知。授堂闻先生出宰诗注云,己亥秋上患文体庸烂,十月覆考试官,先生始自浙入试,明年分校礼围云云。其何以改官,亦不明言也。遂干为河南汝甯府属县,至清化镇则属怀庆府河内县,惟粮捕水利通判驻清化镇,或由遂平知县升通判耳。先生事无叮考,附记于此。)
光绪乙亥(一八七五)九月二十二日
△授堂文钞(清武亿)
阅《授堂文钞》,其文多裨考据,笔近涩滞简质,或如注疏家,或如金石文,其曲折层累处,亦颇有昌黎法,辞严义正,而出以平实,多可玩味。其《汉制六马考》、《周礼名所由始考》(惟谓周官之称周礼,始于王莽居摄以后,由刘歆之附会,近于武断。)《谏官考原字》(论人之以字相呼。)《广广韵注义》(补注中所载人姓名。)《毁五岳寝庙议》、《一切经音义跋》、《巳亭记跋》(巳亭记王霞西所作,言上巳义。)《题上壕镇壁与李东川论安陵书》、《与朱少白论韩文考异书》《答黄小松论隶》、《释隶续书与桂未》、《谷论说文序》、《所言礼记指仪》、《礼书》、《与李书源论竹书》、《纪年书》、《程侍御三礼郑注考序》,尤精确不磨也。
十月初一日
△述学(清汪中)
归阅汪容甫《述学》,中释三九二字凡三篇,引证明通,可悟读书之法。其释《周宫》媒氏一一条,议论虽痛快,然终是有意图说奔而不禁四字之病,未免为《周礼》佞臣。惟谓礼言男子三十而娶,女子二十而嫁,乃先王悬其极以为之限,过此者罪之,非娶必至三十,嫁必至二十也。此却新确。若谓奔而不禁,即所以耻之者罪之,恐即化千万辩舌,不能以杨广朱温所不为者,加之成王周公矣。(按此条书眉补记如左:)
绩溪胡氏培辇《研六室文钞》云,按《内则》聘则为妻,奔则为妾。聘谓以礼娶也,奔则不备礼之谓。《周礼》奔者不禁,奔字当如是解。昏礼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者,仲春为昏月之正,故谓当此时而有六礼不备者许之,恐其过时则伤,非谓淫奔也。此说甚精。
咸丰庚申(一八六○)正月初三日
阅王氏《述学》。汪氏喜骋雄辩,颇似毛西河。同时凌次仲为作墓志,言其天资高迈,好骂,尤恶宋儒,闻人举其名则骂不休云云,亦与西河相似,惜其著述传者仅此书耳。卷中《释三九》三篇,最足为初学读书之法,不愧通儒,予已于去年正月日记中论之。此外若《周公居东证》,言居东之即东征,并非辟罪出居。《为人后者为曾祖父祖父服辨》,言为人后者,服不二斩,故降其父母,期功无敬,并服何嫌?援女子子适人者但降其父母兄弟服,曾祖祖父皆不降之例,则为人后者可知,俱极精确。又《广陵曲江辨》,言《七发》所称曲江,确在扬州,驳朱竹垞谓在钱塘之误,尤援据极博。至其《明堂通释》一篇,几五六千言,谓周之明堂有五,连鲁之太庙明堂共有六,繁徵博引,殊苦词费。其力辟《月令》天子十二月所居宫室之谬,谓全乖古制,乃九宫太一之邪说,虽议论不荆┥依,其雄辩亦不可及。
咸丰辛酉(一八六一)六月初四日
阅汪氏《述学》。近儒中文章精卓,盖无出其上者,惟意不仅以文传,亦不屑屑于家数文法,而所据必经义,所泽必古辞,简栗谨严,故能自成一子。其余力所及,若《狐父之盗颂》、《吊黄祖文》,出于愤盈,语谐而益痛,亦太史公传货殖游侠意也。至若《老子考异》,以孔子问礼者为老聃,乃周守藏史,其言行见于《曾子问》者是一人。著《道德经》授尹喜者,为周太史儋,秦献公时人。(据史记本传,有或曰儋即老子语。)其子宗,为魏将,封于段干者是一人。与孔子同时者,又有老莱子,亦称老子,乃楚之苦县厉乡曲仁里人,尝师殷之商容,为隐君子者,又是一人。《史记》误合三人为一。《瞽瞍说》,谓瞽乃世官,非盲者之谓,《史记》易瞽字为盲者失之。此皆可备一说,不足以为深据。其《先考灵表》,通篇皆称其父曰君,虽古有之,然未免意过其通矣。
同治了卯(一八六九)七月初十日
汪容甫先生《述学》,余所最爱,其书包蕴宏深,隽杰廉悍,足以成一家言。然有两事可议,上《朱侍郎》(即文正公。)《书》言欲为母墓立石,云汪氏母劳苦之碑,《凯风》之诗,既非佳事,即云断章,将置其父于何地?若谓古不合葬,则妇人无外事,独为志铭则有之,为碑则不可。东汉邯郸淳有《曹娥碑》,唐李翱有《高愍女碑》,皆以奇节特表之耳。且古时上下通得立碑,自唐至国朝,碑碣已有定制;况碑上加以题目,宋世天子以宠元老大臣者,如云元动之碑、旧学之碑。劳苫既非美称,又以庶人而僭重臣国老之制吴。《与毕侍郎》(即山尚书。)《书》,有年伯之称。二字从无入文字者,唐人称同年丈人,必不得已,当依之称年丈。然考山子孙无登科者,容甫父为诸生,又无伯叔兄弟,盖山族子有与容甫同年者,则即以俗例言之,同年无叔伯,谓同年之伯叔父,但以世谊称之,无年伯之称也。容甫此语,尤为不典矣,盖其子孟慈刻集时不检之过也。
光绪丁丑(一八七七)十一月二十六日
△有正味斋集(清吴锡麒)
阅吴谷人祭酒集中游太山焦山西山记及诸书论碑铭。白二十一二岁时,阅《有正味斋集》。意便轻之,后遂绝不唐怀。今老矣,客气尽去,颇觉其辞旨清切,亦有过人处。今日即所见论之,谷人才弱,笔不能举其气,蹊径亦太凡近。焦山境窄,尚能传其幽峭,摹其葱蓓,惟收处二语云,依依相送,脉脉有情,全是俗笔,亦结不住,最为通篇之累。岱西两记,琐碎散漫,绝不相称,问有考据可取耳。与人书善于言情,颇有佳篇。论亦病在体弱,碑铭允不知唐以前人法。
光绪己卯(一八七九)十二月初八日
阅吴谷人《游泰山记》、《游焦山记》、《游西山记》,皆叙次稚驯,间附考证,亦颇高窍。《泰山记》尤峭,《焦山》、《西山》亦皆有佳语。盖谷人才弱而体俊,思凡而语工,故作游记短篇,按日为书,能自修饰;其日记两卷,亦同此致。又生当极盛,联衤艺题襟,务举胜游,故耳目濡染,学有原本,凡所考订,虽亦多按籍而稽,要能识其是非,有所甄别。世之为游记者,务据地志,罗列缕缕,喧客夺主,欲以自炫其博,不知适形其陋也。至沿袭里俗,动辄谲谬,益无论也。
光绪丙戌(一八八六)五月初六日
△两当轩集(清黄景仁)
阅黄仲则《两当轩集》,系常州新刻本,诗词俱较多,然都无取,盖仲则生平已删之作。又有诗话数则,其论李东川高青邱诗,亦未尽当。
咸丰庚申(一八六○)五月二十日
△简庄缀文、对策(清陈鲈)
《简庄缀文》六卷,《对策》六卷。《对策》去年曾于相国斋中,见有魏氏茂林钞本,意尚以为末刻者。此与《受经堂汇稿》,尤世间希有之书,得之可喜。
同治甲子(一八六四)正月十四日
阅《简庄缀文》,卷一史论,卷二自作诸书叙,卷三群书跋,卷四经典考,卷五杂记,卷六杂文。简庄博究经籍,尤精字学,文章非其所长,固以考据重者。集内《埤苍拾存》、《声类拾存》两叙,辨别古今字诂,多段钱诸君所未及。《拟请汉儒许慎从祀议》,则不及予友昆山张星监所凝之详晰也。惜所为《论语古训》、《说文正义》等书,俱未得见耳。其《元丰九域志跋》云,天文似难而实易,地理似易而实难,以其沿革无定也。亦为名言。(天文二语,焦理堂驳之。)
正月十七日
△陶山文录(清唐仲冕)
阅唐仲冕《陶山文录》,自颂赞赋至杂文共十卷。仲冕字六枳,善化人,乾隆癸丑进士,官至陕西布政使。其牧江苏海州,尤有惠政。所著尚有《仪礼蒙求》、《家塾蒙求》等书,政事文学,著名一时。王述庵《湖海文传》中曾录其《郊祀有尸说》、《鬯人句读说》、《世妇说》、《内人吊临说》等四篇。今录中第二卷为经说,虽匙有师法,而实事求是,多可取备一义。文亦未成家,然笔力剑ㄙ,颇无软俗之病。其《海州学正翁君墓志》,翁名咸封,字子晋,常熟人,乾隆癸卯举人,即太保大学士文端公之父也,所载世系甚详。(陶山子即太常卿确慎公,父子继为布政,其号陶山者,因其父宰山东卒葬陶山也。)
同治甲子(一八六四)三月三十日
△刘端临先生遗书(清刘台拱)
自厂甸至火神庙,游人填溢,百物骈门因 。予辈数人,惟婆娑破书铺席前而已。以钱一千得《刘端临先生遗书》四册。卷首载行状墓表及两世乡贤录,先生与其父靖江县训导世暮于道光十一年同入祀乡贤祠也。以下凡八卷,卷各为一书,曰:《论语骈枝》、《经传小记》、《国语补校》、《苟子补注》、《淮南子补校》《方言补校》、《汉书拾遗》及文集也。惟《骈枝小记》二书,曾于《学海堂经解》中见之。《国语》、《苟子》、《淮南子》三种,王氏《读书杂志》亦间采其说,余俱未见。《汉书拾遗》自朱武曹撰行状误作《汉学拾遗》,阮文达撰墓表及《儒林传》皆因之,向尝疑其名不可解,谓汉学之遗,胡能尽拾,且必累卷积帙,方负此名,而载其书目只一卷,正不知何所措手?今日阅之,乃《汉书拾遗》也。自《高祖纪》至《儒林传》,随笔劄正,仅得九叶二十四条,而书首标点,亦曰《汉学拾遗》,盖先生女为文达长子故清河道常生妻,是书常生所辑而其子恩海刻之,故仍沿其误。惟前载王氏念孙序,故作《汉书》不误也。
同治甲子(一八六四)正月十四日
阅刘端临先生诸种。其文集《周公居东论》,谓公之居东,特以流言故,避谢朝权,出居洛邑,以阴察武庚之变而为之备,非委孺子以去之也。卓识确议,深合情事,可谓独得古人之心。至其疏通经传,援据详确,而俱以文从字顺之法读之,则近儒论之详矣。
正月十六日
△楚蒙山房集(清晏斯盛)
阅晏斯盛《楚蒙山房集》。晏斯盛为江西新喻人,乾隆初官至山东巡抚户部侍郎。所著有《楚蒙山房易经解》十六卷,收入四库。(按书眉补记:《四库书目录》经部易类,有晏斯盛《楚蒙山房易经解》十六卷,内为《易学初津》二卷,《易翼宗》六卷,《易翼说》八卷。)裒然巨集,而曷扼塞,几于一字不通。颇亦论说理学,有与方灵皋往复书,又为太傅朱文端作墓表,此亦吾服其胆者。中惟《江北水利书》两卷,虽不成文,而有裨实政。其人于世宗末由鸿胪少卿擢江苏布政,殆亦吏干之材;书即其藩吴时所作。尝视学贵州,于黔中水道,亦多所记载。足见灾梨祸枣之中,未始不可收牛溲马勃之用。随地留心,开卷有益,特吾辈心力有限,不暇看及此等书耳。
咸丰庚申(一八六○)正月二十日
△晚闻居士遗集(清王宗炎)
阅王谷人《晚间居士遗集》,为文八卷,诗一卷,共九卷。先生名宗炎,字以除,乾隆四十五年进士,末授官而归,著书教授,垂五十年。至道光乙酉冬卒,年七十一。越东学者奉为魁艾,而萧山人至今犹以小进士呼之,盖先生登第时年甚少也。先生聚书甚富,于《易》、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公羊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尔雅》、《孟子》,皆有论撰,与同郡章进士实斋、同邑汪吏部厚叔,交最厚。实斋通史学,攻古文;厚叔精于诸子之学;而先生族弟福建巡抚南陔先生深研经义文字,互相淬厉,所得其宏。(按此处书眉补记:先生受学于其邑人汤滏。滏字绍南,号湘畦,乾隆甲午副榜,官杭州府学训导。集中有《汤夫子家传》,言所著有《明谥法考》、《五代史闰季录》、《湘畦杂佩》、《学制编自怡集》、《暖姝漫稿》诸种,其学为继毛氏而起。)据集中《复实斋书》,有浙东学术首条今又改定数语云云:又《答南陔弟诗》注中,有日课校读《尔雅》、《孟子》简端记录主语,其著述之略,固可想见。今此集为其子庶吉士端履等所辑,字皆本《说文》体,板亦仿宋刻,虽似精工,而满牍古文,艰苦骇俗,转为文章之累,殊无谓也。集前有相国汤文端公序,后有南陔中丞跋。文端为先生弟子,其序言先生闇然自修,不欲以著述名,每脱稿辄弃去;跋亦言著书时为人取去,故仅存此数,盖皆实录。
其文一意简古,虽蹊径太甚,多玻ㄖ促,而谨严可喜,终非不读书者所能。诗亦大致相似。五古颇有峭洁之作,与南陔所为文同出一轨;盖皆承前明张(元忭)孙(矿)诸乡老之派者。然南陔究心汉学,自合归后,颜其斋曰许鄞学庐;而先生颇出入汉宋。其《答实斋书》有云:来谕以儒者学识不广,囿于许郑之说,此言深中近日之病。鄙人尝谓西汉经学深于东汉。董刘无论,即匡衡亦岂易几?若叔重《说文》,自是一家之学,而谓违此者即非圣无法,此拘虚之见,非闳通之论。若郑不及毛,则近人已见及之矣。语虽持平,然稚圭经说,自其本传外,见者寥寥,何由知说诗解颐者,真无遗议乎?舍康成众义完具之笺,而欲求匡鼎单文旁见之学,固尊古之盛心,亦好奇之通惑矣。集中所收诸文,大半应酬之作,寿文像赞,时艺序言,一并阑入。又好为萧山诸暨两邑富人作文字,家传志铭,多系贾氓,无关文献,而叙次简洁,尚不令人生厌。其为敦甫相国南陔中丞之两封翁墓志,尤谨严不苟。最佳者,如《孟子赵氏注》、《孟子音义》、《杨甲六经图》、《卢云英五经图》、《戴震原善》、《原象》、《续天文略》任大椿《深衣释例》、《吴越备史》、《嘉定镇江志至顺镇江志》戴震《水地记》等叙录十三篇,考证高核,卓然可传。与汪苏潭《校勘潜夫论误字》,亦精窍。余如《陆农师尔雅新义》、《辛文房唐才子传》、《孙同元弟子职注》、《于士达湘湖考略》、《桂未谷札朴》、《汪汉郊东里生烬余集》、《合刻嘉兴徐秋湄先生遗书》等序,及策问廿二条,论书法十三条,俱可备考证。先生工于书法,旁及绘事,故所载题跋时有名论,笔墨亦雅洁,固吾乡先辈中一巨集耳。所惜南陔中丞著书至二十六种,其中《国朝八十一家》、《三礼集义》四十二卷《仪礼图》十七卷《说文集注》一百二十四卷《袁宏后汉纪补证》三十卷,皆褒然巨集。闻其《仪礼》、《说文》两书。尤一生心力所萃。其子曼寿亦传家学,著书八九种,俱以家贫未及刻。今经乱后,当已无有存者,可叹也!中丞在闽,以布政使李氏赓芸自缢事,与总督汪稼门同被高邮王文简所劾罢官。中丞不待言,稼门亦有时望,乃俱不能容李鄦斋,何欤?
同治癸亥(一八六三)二月十七日
△校礼堂集(清凌廷堪)
阅《校礼堂集》。次仲精于礼学律乐,赋颂诵法萧《选》,虽少精警,亦未失雅道,诗亦不俗。经解古义,皆确实有本原。间有偏执,精者为多。又以同时诸儒,皆略于乙部,独称钱辛楣之史学,所载戴东原汪容甫事迹甚备。其自著有《后魏书音义》,惜未及见,今集中有自序甚佳。洪稚存《更生斋文集》中亦有是书叙,言有四卷。
先生为翁覃溪弟子,故集中称覃溪不无过当,又少与阮文达为布衣交,集中屡见之。考次仲以布衣入都,覃溪首知之,力劝之赴举。及落解游扬州,时文达甫冠,尚未游庠,次仲即极相推许。致覃溪书,言扬州惟容甫伯元二人,于此亦足见先辈眼力之高。
《校礼堂集》中所载书启,往往具首尾称谓,殊多不典。盖其集系后人所刻,全录其稿本,不知削去,故有称大弟大人之类。咸丰庚申(一八六○)八月十二日
点阅凌次仲《校礼堂诗》。其格调清俊,时有佳句,乾隆中经儒之称诗者,沃田最胜,兰泉次之,先生诗可以上肩西庄,下揖芸台,其中往往自出名论,又时证发经义,则诸家所未及。如《齐河怀古》云:“镜龙八载帝中原,曾筑孤城济水边,鳞角未全成底事,残碑犹纪阜昌年。”《余忠宣公祠》云:“碧血当年莽绿芜,至今祠庙枕江孤,忠臣一样封疆死,谁吊南台福大夫?”《过公家城子》云:“公家城子枕溪流,野老迎人语不休。犹指柳边遗址在,侍郎当日读书楼。”《过杨霍林司城故宅》云:“几曲颓垣半亩苔,苍凉石兽没蒿莱,更无甲第连云起,剩有辛夷作雪开,浊世未容淆正论,清流岂必拒奇才?请看桃李茄花侧,都是司成手自栽。”《读张太岳集》云:“嘉祐万言王介甫,《会昌一品》李文饶。”七古《如采石望虞雍公战处》、《周忠毅公宗健玉印歌》、《姚江篇》,皆议论独绝,不愧名作。《高堂生墓》五古一首,《河闲城北三十五里毛精垒、相传为漠毛公冢》七古一首,《题吴上舍读七易图》五古一首,前《学古诗》五古二十首,后《学古诗》五古十首,次《吴石厓进士见赠》五古二首,《小游仙诗》绝二十首,《题陈仲鱼说文解字正义》一首,皆名理湛然,深裨经学,而诗律简雅,不失之腐。《热河八观诗》(一秀峰书院,二武列水。三声锺峰,四布达拉庙,五扎什伦布庙,六夜光木,七金莲花,八杏春园酒楼,仿东坡凤翔八观作也。)及《望齐云岩真武殿》七古一首,《己未四月阅会试题名录》七古一首,亦足备掌故。其《题谢益之崇之昆季常棣图》云:“披图真羡二难并,常棣花开照眼明。敬以事兄荣覆弟,说诗应忆郑康成。”《题瞿苌生屯庭读礼图》云:“道学儒林辙本乖,淹中一卷久尘埋。礼堂别有千秋业,授受还应异勉斋。”(苌生为辛楣先生壻。)《答姚姬传先生》云:“皋比廿载拥名都,言行真为士楷模。谈艺不矜明七子,说经兼取宋诸儒。是非原有遗编在,同异何嫌立论殊。传得桐城耆旧学,直偕熙甫继欧苏。”《孔撝约检讨过访》云:“《周髀》遗经传赵爽,《公羊》绝学继何休。”其宗恬概可知矣。《论曲绝句》三十二首,亦言此事者所当究也。
同治辛末(一八七一)八月二十日
晚读《校礼堂集》。其《县象赋》、《复礼》三篇、《七戒》、《气盈朔虚辨》、《觐义》、《诗楚茨考》、《射礼数获即古》、《算位说》、《仪礼释牲》上下篇,俱不可不读也。
光绪壬午(一八八二)八月十六日
凌氏《周礼九拜解》多改旧文,又历诋顾亭林毛西河阎百诗惠半农江慎修诸家之说,吕氏飞鹏《周礼补注》全取之,然其以顿首为相敌者之拜,云礼经宾主相敌之拜皆顿首,则犹沿贾《疏》首顿地即举为顿首,头稽留至地多时为稽首,及宋人易彦祥(祓)《周官总义》谓至尊稽首,其次则顿首,敌以下用之之说。以肃拜为妇人拜不跪,如《左传》却至之三肃使者,则亦沿先郑注肃拜但俯下手介者不拜之说。段懋堂氏谓郑注顿首为头叩地,注《士丧礼》及《檀弓》稽颡谓头触地,叩触一也。《周礼》之顿首,即他经之稽颡,顿首未有不用于凶者。慈铭案谓顿首用于凶者是也。《左传》言顿首者二,皆非常之事。《史记》谓西周君[B12V]秦,顿首受罪,尽献其邑三十六。秦汉以后至六朝,人臣上书者皆言顿首死罪,则顿首固凶事也。谓顿首即稽颡,非也。贾《疏》谓稽颡还是顿首但触地无容,是也。盖稽首者,首至地而不叩,顿首者首叩地而无声,稽颡则有声矣。陈氏乔枞《礼堂经说》,以九捧之四曰振动为稽颡,是也。杜子春注振读为振铎之振,动读为哀恸之恸。《记问丧》曰稽颡触地无容二辰之至也,此为振动之义甚明。郑大夫以为两手相击,后郑以为战栗变动,易氏以为施于事变之不常,皆未得其解。凌氏谓即丧礼之拜而后踊。夫丧礼之云拜稽颡成踊者,拜稽颡一事也,踊一事也,踊何与于拜乎?至肃拜则以段氏说为致高。段云,凡不跪不为拜。跪而举其首,惟下其手,是曰肃拜。程氏瑶田曰,肃拜言举首者,以别于旨首 首顿首空首三拜之必下其首,是也。肃拜与《左传》却至之三肃使者不同,肃不连拜,所谓介者不拜。今之长揖而已。肃拜为妇人之拜,古妇人拜,亦无不跪者。慈铭案,《苟子》、《大略篇》云,平衡曰拜,下衡曰稽首,至地曰稽颡。以拜与稽首等并言,而曰平衡则拜,必跪可知。平衡即肃拜,其不下首亦可知。杨倞注以平衡为磬折者,甚谬。《左传》但言肃而不言拜,则肃乃今之揖,异于肃拜可知。贾《疏》及凌氏陈氏皆以肃拜与肃为一,而谓肃拜不跪者,非矣。吉拜凶拜陈氏引《杂记》曰,三年之丧,以其丧拜;非三年之丧,以吉拜。《逸奔丧礼》曰,凡拜吉丧皆尚左手,注云,尚左手,吉拜也,吉丧故吉拜。然则凶拜为尚右手矣,其说亦最高。郑注以拜而后稽颡为齐衰不杖以下者之吉拜,稽颡而后拜为三年丧之凶拜,似由未知振动之即稽颡,故有此说。《士丧礼》及《丧大记》皆云拜稽颡,无言稽颡拜者。而《檀弓》本文两事,皆指三年之丧言,故郑君又以拜而后稽颡为殷之丧拜,义颇出入,自以尚左尚右之说为得也。奇拜者,郑注引或云奇读为倚,倚拜谓持节持戟拜身倚之以拜者,是也。褎拜者,褎读如褎衣大衤召之褎,《尚书大传》所谓拱如抱鼓。盖褎之为言包也,圆拱舒张而拜也。褎拜与奇拜对文,奇谓偏倚,褎谓舒博也。若如旧注以奇为一拜,褎为再拜,则褎首顿首空首等拜皆有之。段氏谓褎拜不止于再拜,则顿首等拜亦有之,不得列之为九。于是贾《疏》始有褎首顿首空首肃拜四种为正拜,余五者附之之说。段氏凌氏皆各分经纬,言人人殊。段氏又谓振动者本不必为褎首等三拜,而以变动故为之,则拜非由礼,大祝安得职而辨之?又谓吉拜者拜之常,当拜而拜,当褎首而褎首,则上所云诸拜,岂皆不当拜而拜乎?且如其说,则九拜实只七拜,尤不合矣。大抵九褎惟褎首顿首空首郑注高不可易,余当参伍证之。(陈恭甫氏谓辨九褎了石以享右祭祀则九拜,皆当主祭时言。慈铭案,郑注虽以享为朝献馈献,以右为侑褎尸食,然享实当包燕飨,右亦当包侑宾义,疏谓享右祭祀,举其重者,其实五礼皆该是世。)
八月十八日
阅凌晓楼《礼论》,考辨精皙,卓然郑学干城。惟大夫士无主一篇,必申许郑而驳徐邈元怿之说,则非也。十月二十一日
阅凌氏《礼论》,其駮金辅之氏《礼笺》阴厌阳厌之说,不特为郑注功臣,亦足深明礼意。金氏谓阴厌阳厌,因阴童阳童而名,不得通于成人之祭。凌氏谓阴童阳童,即因阴厌阳厌而名,真破的之论。至成人之祭,尸谡之后必备阴厌阳厌者,孝子求神非一处之道,尤名言也。
十月二十四日
△大云山房集(清恽敬)
拥衾阅恽子居(敬)《大云山房集》。子居与文僖为婚姻,其学亦出入汉宋,而杂于佛氏。喜为高古简奥之文,颇盛自标置,诋訾明以后诸家,无一当意。其文其学,殆与姚姬传并时骖靳,而碑志诸作,峭洁精严,自成一子,乃远非姬传所及。其《大庾戴文端碑文》,尤极用意,固近世之奇作也。
同治癸亥(一八六三)十一月初六日
跋《大云山房集》一通。略谓其文从子家入,由史家出,故简洁峭深,其学本于法家,故其言峻刻寡情,然嘉庆以来,无其敌也。十二月初五日
感凉小病,卧阅《大云山房集》。大云文自足传,惜其标置过高,好自为例,乃时失之纷杂,此包慎伯所以病其破碎也。又喜说经,而议论无根据,令人有蛇足之叹。
同治丁卯(一八六七)八月十九日
阅恽子居《大云山房集》。其《潮州韩文公庙碑》、《广州光孝寺碑》,皆称奇作,而议论皆有过当处。
光绪丁亥(一八八七)十二月十二日
△邃雅堂集(清姚文田)
阅姚文僖《邃雅堂集》。凡杂文四卷,进御册一卷,进御诗一卷,古今体诗三卷,赋一卷。文僖虽早登阮文达之门,又以己未龙首,领袖儒林,然其学出入汉宋,殊少家法。文亦无古意,不识记事体裁。是集第一篇为《宋诸儒论》,首云三代以上,其道皆本尧舜,得孔孟氏而明;三代以下,其道皆本孔孟,得宋诸儒而明。又云:汉孝文时,遗经稍出,惜诸儒抱残守缺,仅令遗文不至失坠,而不能及乎其大,能知此者,惟董生而已。又云天下一日不昏乱,即宋诸儒之功无一日不在于天壤。至其著述之书,岂得遂无一误?然文字小差,汉唐先儒,亦多有之,未足以为诟病。今之学者,粗识训诂,自以为多,辄毅然非毁之而不顾,此何异井蛙跳梁而不见江海之大也。其言深攻近儒,似并不为师门地,而议论自为醇正。予尝谓自程朱生后,天下气象,为之一变。束发之儒,耻事两姓,曳柴之女,羞蘸二夫,尤其明效大验。故虽雅不喜读宋儒经说,尤厌其语录,而从不敢非毁之。盖汉儒守经之功大,宋儒守道之功大也。
是集中《诗经匡说》(沈昆贻著)。《序》有云,汉去古未远,其说典礼名物,终胜于后世,至深求其意义之所在,则来者难诬。何则?名物者积久而愈晦,义理者推阐而愈明也。数语尤为精确。名物两言,深契汉宋之要。
文僖素研说文之学,集中《说文论》上下篇,其解转注为转相贯注。如木部则义必皆木,水部则义必皆水,所谓建类一首、同意相受,许书五百四十部,其例自明,而诋休甯戴氏以《尔雅释诂》为转注之谬,其论殊不可通。至云六书惟指事最难明,凡物皆有形可象,而事则托诸无形。故如上下之字,必先列一画,而施直画上行,谓之上;又施直画下行,谓之下。此直画者,非形非义,但以之表识而已。如尹从又(又即手。)握事,其为事不可得名,则中作丿识之。本末言木之上下,其为地不可得名,则以一上下识之。使人察之而自喻,故曰可以见意,既无形义可言,殆尚近结绳之意,故以为六书之首。其论甚精。又谓《说文》自有遗漏之字,如纣字见康成周礼注,幽字见康成《仪礼注》,希字见《周礼注》,徐铉等新附字固多舛谬,然如涛大波闤市门之属,见《文选》注引《仓颉篇》,塾为门侧之堂,经传习见之,是塾自有字,不得以享字当之。升字见《释文》云,《易》、《升卦》郑奉作升,不得谓古止升字。刘钺(当作戊。)属,镏杀也,不得谓镏即刘字。亦足见考订之密。惟据《后汉书》、《西南夷传》,谓叔重至桓帝时尚存,桓帝名志,《说文》无志字,当以上名而去之。按《西南夷传》夜郎下云,郡人尹珍,自以生于荒裔,乃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。然许冲上其父《说文解字》,在安帝建光元年,时称慎已病;至桓帝建和元年,凡历二十六年,叔重虽或尚存,当亦笃老不应复能讲授,此自可疑者。又云汉人避讳极严,故许于上讳,皆不言义,原书如禾[A061]火戈示诸部,必于部首但言上讳而不载其字,共有此者,皆后人所加,则金坛段氏,已有是说,钱竹汀氏已谓其不可信。要之文僖集中,固以此二论为最可传也。
他若《佛法论》、《春秋大事表序经序》、《昆陵恽氏族谱序》、《与孙云浦论文书》,其识议皆可取。《唐虞至三代年谱序》,谓《竹书纪年》古书可贵,不得尽人为妄,取《纪年》所述年世,以校《史记》,多所是正。《史记共和考》,谓当从《竹书》作共伯和,《索隐》引《鲁连子》尤详。《左传》王子朝言居王于彘,诸侯释位以间王政,若是周召二公,则本皆王朝卿士,不当言释位,知《史记》之言为不足据;而因《鲁连子》有共伯使诸侯奉王子靖为宣王而归国于卫语,谓共伯和即卫武公和。卫本古共国,其称共者,如晋称唐、楚称荆耳。共城今卫辉府辉县,狄人之乱,戴公东徙,共民实从,亦一证也。其说新创,亦足备一说。《金坛十生事略》及《重建姚公柯记》,叙顺治己亥袁大受之狱,及文僖之高祖江南按察使姚延著缘坐冤死事。十生者,吏部郎王重,(字有三,崇桢四年进士。)两广监军道袁大受,(字亦文,顺治三年解元,四年进士。)兵部主事王明试,(字雍侯,顺治八年进士。)大理评事李铭常,(字纪公,顺治二年进士。)布政使王梦锡,(字纳吾,天启五年进士。)建宁知府段冠,(字文殊,号蘧觉,崇祯十年进士。)杭州推官江潢,(字度生,崇祯十六年进士。)临安知县史宏谟,(顺治四年进士。)绍兴推官史承谟,(顺治八年进士。)封御史冯徵元(字善长。)也。其事因顺治十六年六月,朱成功破镇江,而金坛知县任体坤(山丙贡生。)遣诸生虞巽吉等诣府乞缓兵,而潜弃城遁。及成功败,体坤欲掩其逃城罪,遂嫁祸士民,诬以通款。主谋者大受,发其事者徵元之子御史班,(字而闻,顺治二年进士。)原审者按察使姚延著,覆审者按察使蓝闰,推官刘源深,勘狱者侍郎叶成格厄满,而体坤重贿重津,遂反诬绅士逼之送款。时提督哈哈,又力主罗织,王重大受等遂与县丞教官诸生书吏耆民团保六十余人,骈斩于市。体坤以非本谋,减等论绞,班以叛逆遣戍死,延著以失出论绞。惟进士曹宗番、(号惕咸,崇祯四年进士。)宗番子刑部主事锺浩、(字持远,顺治十二年进士。)编修蒋超(字虎臣,顺治四年探花。)三人幸免。重大受铭常明试皆多为不法,大受尤凶狡,本欲借投诚杀诸生之不便己者,卒以自及。班以素与重有怨,遂草疏尽发重大受前后奸状,使兵科孙际昌入告,致移刃其父,而身亦连坐死。(班为诸生时,文尚险怪,督学耿某置末等。后耿巡抚甘肃,班诬以通虏,灭其家。)梦锡冠潢鼎革后皆杜门不出,宏谟承谟皆端静自守;诸生虞巽吉等八人,恐邑遭屠戮,故公给资金间道诣府;蔡默等七人,皆足未尝出里,且有城守功,为大受所陷,皆以冤死。结案时十八年辛丑八月也,章皇帝已宾天矣,以叛逆故不蒙赦。予向知金坛己亥之狱,(见稗史中有金坛纪事。)未得其详,兹文僖据《金坛公是录》及《十宦被戮本末》二书,参互考订,最为可据,并劄记于此焉。
同治癸亥(一八六三)十一月初五日
阅姚文僖《邃雅堂集》。文僖文有清气,其议论独到处,予已于《孟学斋日记》乙集中劄记之,今再读一过,中如《春秋大字表序经序》(序经为楚雄知府包敏所辑,摘取顾氏议论,仍以经为次,而附以己意。)备言修《高宗实录》采辑六十年事之艰,以证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事纷国别,阙失必多,而公谷仅为经生家言,据一字以穿凿,自不如左氏之有所据依也。《河南试牍序》极言近世文法之谬妄,而小题尤甚,其害始于方文。《与孙云浦书》备言古文义法,当斟酌古今,无一定之例。皆极为名通。
文僖笃于伉俪,其夫人周氏,有国色之目。文僖言其作合,由于吾乡王方川先生(增)主湖州爱山书院称赏其文,夫人之父武功知县鼎枢求其择壻,因以得谐也。王先生以进士第二人官翰林,才名甚著,竟左迁知县,旋被劾罢,偃蹇以殁,后嗣凋零,迄今乡里不能举其姓字,其文字亦一无表见者。《洪北江年谱》中言乾隆辛丑会试出先生之房,荐而未售。即此两事观之,其识拔奇士,固非常人所能及矣。
同治癸酉(一八七三)二月十一日
阅《邃雅堂集》中诗,略点识之。文僖诗俱率口而出,间有清语,略无作意,而屡言苦吟索句之劳,不可解也。卷中附其配周夫人诗数首,清丽实出文僖之上,如一襟杨柳月双鬓杏花风,文僖不能道也。
二月十八日
△珍艺宦文钞(清庄述祖)
阅庄葆琛氏《珍艺宦文钞》,皆论辨经说之文,而附以诗赋及志铭行状数篇。庄氏究心《夏小正》一书,谓其中有经有传,经者即孔子所定之夏时,因为之著说义音读等例,而更考定其文字。据季冬纳卵蒜三字,谓古文民字似卵字,蒜即《说文》示字之讹,当为纳民示,即《周礼》孟冬之献民数,遂尽以隶古字校正其文,改名曰夏时明堂阴阳经;谓即此可以得夏礼夏数,并知《连山易》之不亡;皆好高之过。予尝谓本朝经学极盛,而如孙渊如之酷信谶纬,主以说诗书;刘申甫之言《春秋》,力主黜周据鲁以《春秋》当新王之说,谓夫子借此行天子之事,损文用忠,变文从质,为通三统;及庄氏之以《夏小正》为《连山易》,皆意遇其通,不免于惊世骇俗。其后姚姬传倡言宋学,异论一出,方植之陈硕士辈起而和之,至诋诸儒为异端,虽瞽谈狂吠,旬就销灭,而乘间抵隙,因缘为难,亦诸先生授之以口实也。庄氏诸论难之文,皆考证邃密,确有本原。其所为《先妣彭恭人行述》,言其外王父芝庭尚书与其祖南村观察,同举雍正丁未进士,读卷官拟庄一甲第一,彭一甲第三。宪皇亲定彭为一甲第一,庄为二甲第二。其后庄之长子存与(即方耕宗伯。)为乾隆乙丑一甲第二人,次子培因为乾隆甲戌一甲第一人,即先生父也。科名先后,天若有意为之报,亦可谓盛事矣。先生成乾隆庚子进士,殿试二甲第四,以知县待铨,后任山东昌乐及潍县。所著书以《尚书考证》、《毛诗考证》《弟子职集解》三种为最佳。《说文古籀疏证》(本名古文甲乙篇。)仅刻其目,谓即此可以考殷之(归藏易),其僻殆与《连山易》同。《五经小学述》二卷,亦有可采,而辨糜鲈鬻三字至居半卷,亦太繁碎矣。
国朝经学,首推徽州常州,次扬州及苏州,又次吾绍兴及宁波,而太仓州下嘉定一小县,其人物乃与常歙相孚,尤为盛事。常州即以庄氏一家论,方耕侍郎启之,葆琛先生继之,而侍郎有孙曰绶甲,先生有子曰又朔,皆有撰述,而绶甲尤有名。李氏兆洛序《珍艺宦遗书》,称庄氏又有若士申受两君,皆著《公羊》学,不知其名,盖皆宗伯之孙。先生集中又有《答族孙大久论说文书》,称其所著有《春秋》及各经小学考;刘《礼部集》中言其弟子有庄缤澍,邃于经学,足称份份矣。吾越自黄黎洲氏权舆于前,毛西河氏起而和之,已有廓清宋学之功。至邵二云氏卢抱经氏出,遂为汉学之大宗。范蘅洲氏名辈间于卢邵,虽著述未富,成就卓然,茹三樵氏、王汾原氏名不其著,其书皆足不朽。而王方川氏、胡稚威氏皆博学有盛名,所业竟无传者,可惜也!
咸丰辛酉(一八六一)六月十七日
△岱南阁集 五松园集 嘉谷堂集(清孙星衍)
阅孙渊如《岱南阁五松园嘉谷堂》三集。岱南阁者,其官山东兵备及摄廉使时所作也,五松园嘉谷堂者,其居母忧寓江甯时所作也。中皆考辨之文,间附传志杂著。《岱南阁集》中载《公移文》四首,一咨山东学政曹詹事请奏立伏郑博士,一咨河南吴布政言伏羲陵在山东鱼台县,不在河南陈州,其二皆咨山西布政谢苏潭言汤陵在山东曹县,(即古毫境。)不在山西荣河县,又附载苏潭咨覆两首。苏潭前咨援据各书,争执甚力,及渊如駮其十误,后咨遂亦游移其词,意求息兵而已,盖渊如证繁而辞辨,固足以胜人也。其《与朱石君尚书书》,言大学格物致知之义,尤为精辟,高出前贤。此与东原氏之言性,次仲氏之言礼,芸台氏之言仁,皆识绝千古者。《五松》、《园稿》中杂文甚多,其《孙忠憨公祠屋藏书记》,分十二部,括经籍之要,可为藏书家津梁。他如《钦天监监正杨光先传》,深辟西法之谬。吾乡章孝廉宗源传,痛斥佛教之害,而深惜孝廉嗜古力学而惑于异端,为所牵染槟斥而卒不悟。武氏亿汪氏中两传,皆示诸家所记为详。其为书贾陶正祥作墓志,极言其关于学术盛衰,其人足传,而志河督司马驹墓,缕述其年劳官阀,乃竟无一事可传。陶由浙鸟程迁苏州,即所称五柳居主人也。河督亦浙甯波人,迁江甯,以高文恪公幕友由河工从九品氵存历开府者。《嘉谷堂集》中书阿文成公遗事,所记皆小节,内一条云:星衍改官比部,偕同岁生马履泰谒公,公止星衍等勿行一足跪礼,曰吾为郎官时无此礼也。先是中台官谒长官皆长揖,因亲王领部,乃有加礼,俗相沿不能改云云。一足跪者,俗谓之请安,今外官自知府以下皆行之。司官汉员,初见曹长,于署则长揖,于宫门则垂手立面而已;满员则皆一足跪。闻兵部汉员亦有行此者。然予问兵曹诸君,则皆言无有。又予去年到官时,有汉军一人同见曹长,亦未见行此礼也。盖嘉庆道光间,屡降旨申禁,而无耻小人,卑躬献媚,何所不至。近闻外台监司渐行之,部中士气日靡,流品日杂,恐将及我曹矣。
国朝昆陵之儒,林立辈出,与广陵吴郡新安并甲天下,而昆陵孙洪张三先生,尤诸儒魁桀,其著述皆足立学官,其行谊皆足祀黉序,而渊如之学,微有杂博之蔽。如黄帝五书,乃《道藏》中下乘,六朝浅妄人所为者,渊如既刻之《平津馆丛书》,而按察山东时试士策问,亦及黄帝授三子《玄女经》,殊近迂怪。同时若临海洪筠轩、元和顾千里皆有此病,洪顾固不能望渊如,要亦以精力过人,故于经史之暇余事为之,又意在流传古书,不觉遂为贤知之遇,适以助不学者之攻,而指考据为异端者,必将藉此为口实矣。渊如辟佛而颇喜道书,予谓道书鄙诞,实更在释氏之下。《道藏》中除所援入之老庄文列淮南诸子外,惟《抱朴子》以《外篇》足传,《真诰》以文辞自熹,《参同悟真》,《存备丹诀》;《度人内景》,资采藻言,余直无足观者,不如释藏中尚有一二十种可节取耳。(自惠氏栋言道藏多儒书古本,钱氏大昕遂记其语,谓于玄妙观借钞得二百卷,皆吾儒所当读之书。孙氏益表章之,然实诸儒好异之过,不可不辨也。)
△平津馆集(清孙星衍)
终日小极,阅孙渊如《平津馆集》,其再起为山东督粮道时所作也,考证诸史,精确固不待言,而《拟请复孔子王爵表》、《请立郑博士议》,关系尤巨。《江孝廉声传》、《孙御史志祖传》,皆叙次详雅有法,余亦多足资考订。
同治甲子(一八六四)三月十五日
△监止水斋集(清许宗彦)
阅许周生《监止水斋集》。周生少颛力词章,而诗甚浮滑,其词尤拙,中年颇事经学,而以同时魁儒辈兴,自知不能并驱,遂遁而欲言性命。其《答陈恭甫书》,谓经义大者数十事,前人聚讼数千年未了,今日岂复能了之。典章制度,诚不可考,使孔子生于今世,所学不过由明溯宋而止,必不远追三代,为无徵之言。其小者校勘文字同异,辨析训诂形声,又不屑为。其言几于倡狂,故周生之学,深为余所不喜。其最有名者,为《庙祧考》,亦全是武断,疵谬百出。他文皆牵率应酬,绝无义法。阮文达以与丙午同年,又为己未所取士,又申之以婚姻,故极力称之,其名遂盛,要不得为定论也。惟《跋天圣明道本国语》云:末公序取官私《国语》十五六本,以较宗人缄之本,实较天圣明道本为胜。学者惟新异是尚,而不求其是,因举昔我先世后稷,(天圣本先下有王字。)瞽献典,(天圣本典作曲。)左右免胄而下,(天圣本作下拜。)以及人有狱而以为入句正文及韦《解》之皆脱,据《诗白华正义》引有之,王耕一发下之脱韦《解》一发一耜之发也,王无耦以一耜耕等十四字,据《诗》、《载芟》、《正义》引有王无耦七字,《文选》、《籍田赋》注引有一拨七字,室如县磬下之脱韦《解》,但有榱梁四字,以为此类不可悉数,俱不如公序本之善。其说独与余合,足以令黄尧圃之以骨董为汉学者及世之耳食宋版者,去其大惑也。(周生庙祧考之谬,余于学海堂经解本略举正之。明道本国语之误,余于辛未冬校明道本,言之甚详。)
光绪戊寅(一八七八)七月二十二日
阅《监止水斋集》。其《武经总要跋》据所载东西拐子马队为北宋西北面行营之制,眩ǐ骑为大队之左右翼,所以御契丹弓骑之奔突,金人袭用其名,犹云骑兵之精者耳。《宋史》乃谓金人联锁马足,一马仆,二马不能行,真三家村中语。俞理初《癸巳存稿》以《宋史》言拐子马近儿戏,不可信,尚未见此书也。
光绪了亥(一八八七)正月初八日